膏藥是一個比較多見的傳統(tǒng)中藥制劑,是膏方的一種外用劑型。膏方是膏、丹、丸、散、酒、露、湯、錠八種劑型之一,具有簡、便、驗、廉的突出特點。膏藥古稱薄貼,貼膏藥是特色的中醫(yī)外治方法,是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,涂在布、紙或皮的一面,能較長時間貼在患處或特定穴位,起到消腫止痛、拔毒生肌的作用,還能祛風寒、和氣血、通經絡。
膏藥有哪些好處?
作為藥物界的大戶人家,膏藥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。按成分來分,常用的膏藥可以分為中藥類、非甾體抗炎藥類、激素類以及鎮(zhèn)痛類。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膏藥,都是由背襯層、透皮劑和有效成分三者組成。背襯讓有效成分保持與患處的緊密接觸,透皮劑帶著有效成分深入患處內部,而有效成分則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來達到止痛消腫或其他治療目的。通過這種經皮給藥的途徑,好處主要有以下這兩點:
無需口服,起效快,貼在患處的膏藥,避免了口服藥物需要經歷的代謝過程,減少口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。膏藥不僅起效快、對人體的負擔也會更小。
藥效穩(wěn)定、持久,膏藥貼在患處,在規(guī)定時長內能夠維持患處的藥物濃度穩(wěn)定,長時間發(fā)揮作用。
患者用起來輕松方便,也無需擔心因為忘記吃藥影響療效。膏藥是透過皮膚滲透進患處起效,對于痛處固定的淺層組織的疼痛可以有很好的療效。而對于諸如腎結石之類的內臟絞痛、重度骨質疏松的全身痛等等,膏藥則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。